close
其實選舉當天開票完畢,我就很想寫這樣的文章。
 
不過,感性總在理性之前嘛╮( ̄▽ ̄)╭
期許「理性以對政治」的我,選前特別認真買了一本商周來閱讀。
選後,我把商周1049期列的50位好立委榜作了參照比較。
 
扣除不再參選的9位之後,遺憾地發現,
國會減半後的立法院,又少了15位優秀的立委,
最後僅有26位好立委連任,佔新國會席次的1/4
 
首先扣除沒有競選連任的9位立委,發現民進黨高達7位,
國民黨與台聯則各有1位。
民進黨在初選中不泛優秀的立委中箭落馬(如蕭美琴),
鑄下自毀前途的第一步。
國民黨是不分區的蘇起無意參選。
台聯則是商周有特別報導的郭林勇選擇退休。
 
接著,在選後落榜方面,民進黨更是折損慘重,含括8人;
國民黨有3位,其中一位是商周評斷榜首的台南市立委王昱婷。
在不分區名單,則是全數通過,正好都在安全名單內。
 
小黨更是哀鴻遍野,沒有分得任何政黨票。
本次兩票制的美意在扭曲的門檻限制下功能盡失。
台聯喪失2席好立委、新黨1席、無盟1席。
 
來檢討一下民進黨折損的好立委中,
包括2位被列在安全名單之外的好立委(23與26順位)。
而在區域立委中,在同一選區不同政黨廝殺的好立委共有三區,
結果是民進黨失掉2席、國民黨1席。
但不論如何,一上一下之間都注定要失去3席好立委。
 
民進黨原本在國會是第一大黨,但上榜的好立委席次卻比國民黨少,
這次又一下折損15位有口碑的立委,委實遺憾。
若要深刻檢討,除了外在選制的影響以外,
真的應該好好想想,為什麼好立委最後只進了5席(好立委比例19%)。
(26位好立委中,國民黨佔了21席,好立委比例26%)
 
※※※※※※※※※※※※※※※※※※※※※※※※※※※※※※※※
 
另外值得觀察的,是地方政府與派系。
地方政府方面,在綠色執政的縣市中,
雲林縣立委席次被國民黨全拿,
嘉義縣、高雄縣市、屏東縣立委席次國民黨也有斬獲,
只有台南縣市穩住陣腳。
不過民進黨也在台北縣取得2席。
 
幾個地方政府與立委當選人政黨不同的情況,
可能反映了當地民眾對地方政府的不滿情緒,
當然中央政府執政績效不佳,多少也會影響立委選情,
這個部分就是中間選民展現意志的結果。
 
至於在派系部分,無黨籍與無黨聯盟,多是泛藍出身的角色。
這次國民黨推出的立委候選人,也有部分派系的影子。
派系政治到底會對立委當選人的動靜產生何種指揮效果,
在新一屆國會中非常值得重視。
也許這會是將來國民黨的隱憂。
至於民進黨的派系部分,我個人也沒深入研究,
但很顯然地民進黨就算有派系,也會把這種負面印象推給國民黨。
(至少部分政論媒體人很會這套)
 
※※※※※※※※※※※※※※※※※※※※※※※※※※※※※※※※
政治學研究投票行為理論中,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密西根學派)
的理論最具有解釋力。他們認為在「政黨、候選人與政見」三個變項中,
投票行為最終會受到政黨認同的影響,也就是訴諸情感作用。
 
所以本篇我的著墨焦點即在於:政黨並非立委當選與否的唯一指標
假如我們可以跳脫政黨色彩的眼光,我們將會發現更重要的議題,
包括「好立委、地方政府與派系」三個部分。
 
好立委絕對是正向的切入點。
作為理性投票的公民,倘若能秉持此原則投票,
絕對可以篩掉許多比作秀、比大聲、比肢體的立委豬公,
不管政黨為何,能夠超越政黨利益,真心為國為民把關的立委,
才應該是我們拋棄政黨操控、只看專業並支持的人選。
 
但如果選民都如此理性,又會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1.「好立委榜」公正性的要求一定要更高。
2.如果都照好立委榜投票,可能有些新人永遠無法進入國會。
 
還有就是,在一切仍以政黨為傳統判準的情況下,
如果兩大黨各自推出好立委廝殺,則無可避免一定得折損一位好立委。
除非兩大黨也夠理性,協調出一個單一選區只出一位好立委。
不過你想這可能嗎?
 
地方政府則是一個持平的指標。
這可以初步檢視「分裂投票」的政治動向,
何以在選民結構對執政黨有利的情況下,區域立委卻選輸。
是因為第三位候選人瓜分了某政黨的票,還是當地執政不利影響了選情。
如果是後者,非常值得該縣執政黨警惕。
 
當然,以縣市層級去作判斷不一定十分精確,
最能依此判準的應該是地方民代選舉。
但若再深入到選區層次的選民結構去作判斷,
就又會回到政黨意識型態的問題了。
 
最後是地方派系的問題。
有人說,這次立委選舉,派系又出來了。
但我沒辦法斷定是否只有國民黨有此問題。
派系向來被看做負面性指標,通常都是立委勤跑基層、紅白帖的結果,
這時候受派系操控的選民,跟受政黨意向指揮的鐵票,
其實對民主十分不利。因為「只問利益/意識型態,不問是非」。
是否派系再度復闢?派系跟政黨如何分配選舉利益?
這都需要更實際的研究才能得曉。
雖然國民黨得到修憲門檻的支持力量,
但其中只要有幾位立委受制於派系左右,恐怕也會鑄下亂源。
這時候就得看黨紀的力量了。
派系與少數黨聯手,仍可能是未來國會的亂源,值得繼續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sta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