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睡午覺前,老爸說下午有總統大選辯論會。
我累了,雖然蠻有興趣,但反正明天還有早報。
他老開了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我在睡夢中昏昏沈沈。

午覺起來,全身仍散發著「累」的氣味,
出外醒腦兼換了一隻哆啦A夢公仔,回來,辯論快要結束。

索性坐下來看一會兒吧!我想。
程序進行到結辯,謝先攻、馬後守。

謝長廷慢慢顯露本性,這是可想而知的。
他緊咬馬英九政績失敗的部分與誠信進行攻擊。
另外有一點倒還不錯:他質疑馬陣營的凱因斯主義,
政府若要投資振興經濟,錢從哪裡來?

但是民進黨人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
「我呢?我會怎麼作?」依然空洞如我。

也許辯論中間謝長廷有提出什麼「具體方案」,
不過我可以預見,他的競選主軸就是一個:
最好的守備就是進攻。
所以他就一直打、一直打。
打的方向改變,不再那麼族群、統獨;
他打誠信、打能力、打出身,就看選民買不買帳。

馬英九呢?也仍然是我所認識的馬英九。
他人帥、家教修養都好,完全切重我注重的品格問題。
他個性溫吞、他不沾鍋、他危機處理慢,依舊故我。
不過國民黨畢竟經濟智庫強一些,
(就算沒有真的強,也成功塑造給人這種印象)
所以他端牛肉、端方案,不理會對手的攻擊。
這又是另一種競選策略:用感性訴求選民認同。

說真格的,謝與馬的策略都是正確的。
當然,能夠綜合兩者,也攻擊、也提政見,更好。
不過他倆似乎是互補(送作堆吧送作堆 ╮( ̄▽ ̄)╭

接下來是品格。顯然馬是大勝。
小夫真的就是小夫,光從面相就看穿一切。

不過說到奸巧,導向好的方面,就是會找碴。
碴找得好,就會鬆動長久以來對人的迷思。
畢竟「有些事」不是單單打嘴泡,也有事實根據。
謝充分掌握馬的人格特質,所以招招中的。

讓我(身為馬迷?)最傻眼(?)的一幕在最後。
最後辯論會結束,主持人與兩位候選人握手。
這時鏡頭已經拉遠,準備收尾。
結果我看到一幕,我覺得相當寫實的一幕:
謝長廷從舞台中央往下走,親近底下的公民聽眾。
馬英九呢?ㄟ?他往舞台旁邊,走了。

走了。

這就是馬英九。
下鄉long stay幾百年還是會這樣的馬英九。
他大概鬆一口氣,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比不上小夫的「口才」。
可是他怎麼忘記,要去接近台下的公民呢?
也許鏡頭沒有照到之後他再走出來跟公民親近的畫面,
單單走離開群眾這一幕,我就大大扼腕。

比蔣經國,馬英九恐怕比不上。
出身權貴世家一點都不是馬英九的錯。
但是論到貼近人民,他還是很難「改」。

我們都知道政客最懂得操弄人民的心,那怕他是假意。
可是假意還勝什麼都不作、保持距離。(悲哀的事實)

誰都可以另外解釋我所見的詮釋,我也接受。
我只是看到這裡,深深覺得一個人的品格真難改呀!
個性奸巧,講幾百遍和解共生,都是枉然。
個性不沾鍋,去幾百遍long stay,還是有距離。

當然我算是願意接受「人是會變的」這種說法,
包括變得更好、變得更糟。
但至少今天最後的辯論讓我看到的不是回答多少公民提問,
(即使我沒看中間的過程,我還有把握他們倆沒有交集,
因為誰先去回應另一方的交集,誰就算輸了主導權)
而是又一次地,看見雙方的長處與缺陷。還是一樣。

這次辯論結束,應該不至於發生當年陳水扁、趙少康、黃大洲
三人辯論的景況。(那時黃大洲幾乎是被追著打,民調慘跌)
恐怕很遺憾地,公廣集團與四大報苦心推動的公民平台運動,
在這次辯論會中難有太大的影響與改變。
請記住,主控權現在操縱在兩方陣營手上,外加媒體第四權。
公民平台就我目前看來,效果實在不大,只有表面的意義。
但這不是悲觀的理由,而是實驗性質的經驗累積,
我想只要能夠朝著這個方向慢慢推動,
「總有一天」公民參與不會是夢。還要很長時間就是了。

我真正要表達的還是跟以前一樣(?),
兩位候選人不管哪位當選,都是忍辱負重。
阿扁留下爛攤子,最該討伐的應該是他。
(假如把個人與政黨切割的話)
但這不構成任何理由,要競選就要有能力治國。
四年以後政績會說話,是好是壞看你有沒有能力。

我看重總統選舉的考量因素如下:
1.品格
 我承認,我看重的品格是實在做事勝於奸巧雄辯。
2.智庫與團隊
 這更是善治的重點,哪一方握有善治的能力更多,
 就會影響到我選擇投票的意向。
3.用人
 有人才還要會用才。國家絕非只靠總統一人的能力。
 能否用才真的很關鍵。對此,我目前對理想對象還有疑慮。

這篇可以說沒有什麼新發現,我的立場也沒有什麼鬆動,
但是真的言行舉止被公眾檢視得越多,本性也愈藏不住。
我為文的立場絕對不夠客觀,只想把我的心得抒發出來。

一場政見辯論「之後」:之後,是往後的前瞻,更是人性的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sta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