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真的,星光大道已經到了極限,可以準備收攤了。
雖然以往也有長壽如《五燈獎》的綜藝競賽節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7%87%88%E7%8D%8E
不過時代在改變,觀眾的口味也喜新厭舊,
在這塊招牌黯淡之前明智收掉,倒能為它保存些許價值。

我不是一個死忠的星光迷,也只是偶而轉開電視看看,
從一班鬧得沸沸揚揚的年齡造假事件,
最後造就出楊宗緯、蕭敬騰以及星光四少等人,
到了二班,製作單位持續經營團體形象的塑造,
最後還拍攝了《星光傳奇》紀錄片,想將星光效應持續加溫,
但結果顯然不如所想。
星光三在開出平盤的氛圍下,坦白講是靠著告白事件,
以及創作才女徐佳瑩的超高人氣,勉強維持收視率。

這種類似真人實境秀的節目,中間當然也引發有無造假操弄的爭議,
雖然最後總是不了了之,計分方式也隨從民意稍做變動,
不過從每位評審各自對口袋人選的評語中,仍不難嗅出端倪。

扯太多,我也不是專業。不認同就跳過好了。

星光三開播以來我沒看過一集,吸引力趨近於零,
昨晚五強決定賽是我第一次幾乎完整收看,
看完以後只有一個感想:實在很弱。
早先星光二班節目會製作與一班學長姊的友誼賽,
當時候二班的學弟妹不斷被提醒,要向前輩們看齊。
如今到了第三屆,大概除了徐佳瑩以外,
總還未見一個能夠超越學長姊的實力新秀。

其實回想一下,星光大道主要是選秀節目,
所演唱的曲目幾乎是時下流行歌曲,
當然從選手們的選歌就可以探出他對於歌曲的廣度與深度,
這也造就一波K歌風氣,讓被遺忘的好歌有重新被觀眾認識的機會。

就這點而言,星光大道已經比以往刻意塑造偶像團體的節目,
要來得有內涵與實質。
即便是星光四少或者星光二班,其實當中的個人魅力還是存在,
因為當初本來就不是以團體為導向,最多也就是雙人搭檔的組合,
但終究是回歸個人競賽。

這樣,可以輕易戳破星光二班的團體形象塑造,
是一件吃力不討好又沒有太大意義的作法。
我想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特別突出的演唱者能夠凝聚目光。
星光二班的實力相當平均。

這個問題到了星光三,因著徐佳瑩的參賽而有了改變。
徐佳瑩是在參賽第六集,以自創曲《我身騎白馬》驚豔群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4%BD%B3%E7%91%A9
後來雅虎奇摩舉辦星光十強冠軍相票選,徐佳瑩一人拿下過半的支持率,
http://tw.quiz.polls.yahoo.com/quiz/quizresults.php?stack_id=1252&wv=1
由此可見其高人氣。

這開始出現一個問題:以往評審可以有屬意的口袋人選,
四位固定班底,至少可以產生四位。
可是徐佳瑩一出來,實力明顯有了差距,
(說實力可能太武斷,客倌可自行以「人氣」替代)
這時候評審的口袋人選不敵觀眾心目中的冠軍人選,
最後的競賽結果有可能大爆冷門,或者早在預料之中。
此外,徐佳瑩一人創作,打敗其他只能靠音色或選歌見長的參賽者,
這與星光大道當初的設定有些出入。
一來,觀眾開始注意全方位創作型歌手,其他翻唱曲的光環銳減;
二來,實力懸殊的結果增加競賽結果的困難度,同時減低競爭的興致。

這就好像你叫陶吉吉、張懸或王若琳參加選秀節目一樣詭異。

換言之,徐佳瑩有這個實力直接發片,只要她能遇到伯樂唱片公司,
但是她的曝光率與知名度大大不及有老爸光環的眾才子才女們。
我不是說上面這幾位都是靠老爸成名,相反地他們完全憑實力獲得肯定。

所以星光三給我的感覺,就是成也徐佳瑩、敗也徐佳瑩。
這完全是針對製作公司的角度出發;對觀眾而言,怎樣都是好事。
王偉忠、詹仁雄你們幾位,是不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了呢?

昨天小胖老師就把這個問題說得很白:
「說真的,妳回到商業的立足點來看,妳的作品雖然有特色,
 可是它的確沒有辦法讓大家第一時間就接受或者喜愛。
 如果妳選擇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包括電視機前面的朋友們,
 他們會非常專注的聽妳的演唱、看妳的表演。
 跟妳拿出一個陌生的作品出來,那是真的是有落差的。
 我絕對是在一個無私的狀態之下,跟妳分享這段話。」
http://tw.youtube.com/watch?v=ESDV-EMCp9A

當然評審的看法各有各的立場,不過這也算是很「真誠」地提醒觀眾:
星光大道是給人看唱腔跟選歌的,不是創作舞台!
至於觀眾到底買不買帳,我想每個人心裡自有公評。

※ ※ ※

另外在PK賽踢館的部分,這是從星光一就有的傳統,
大家耳熟能詳的蕭敬騰也因為三次的PK賽獲得高度矚目,
發跡的過程甚至比折磨了半年才分出高下的星光四少或楊宗緯都要順遂。
這是什麼?走捷徑嗎?

前來踢館者具有優勢與劣勢,但在我看來優勢遠勝劣勢。
他們可能因此一戰成名或瞬間爆紅,卻不必受到唱片公司簽約的限制,
只要有能力獲選踢館資格,好好把握,機會就是你的。
所謂什麼「第一次站在這個舞台,有點緊張而失常」的客場劣勢,
只是能力不足的一種說詞。
都參加過歌唱比賽或餐廳駐唱一陣子了,台風早該建立起來了。

PK賽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設計,但是它具有十足的競賽魅力,
尤其是在星光三班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更需要多一些「不確定因素」,
來挽回流失的人氣。
只是實力堅強的人,最後還是不會被埋沒,理所當然要得到應有的回饋,
否則最後爆冷門的結果,會是加速節目死亡的導火線。

※ ※ ※

《超級星光大道》開播迄今,進入到第三屆的尾聲。
誠如我總是會在每一屆找到我屬意的演唱者,符合節目「造星運動」的宗旨,
但節目背後充斥著太多的流言蜚語,以及整體設計上的侷限,
讓我對之後的星光四班更加不看好。
想要在歌唱演藝界嶄露頭角的年輕人,最好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
是要享受唱歌的喜悅?請你自己拉幾個好友去KTV自嗨就好。
是要證明自己歌唱的實力?還有很多歌唱比賽在等著你。
是要賺取那最後的獎金?恭喜你,有這種想法,我相信你得不到的。
是要增加自己的曝光率?要不要考慮走踢館者的路子會更快。

一個歌手當然需要經過磨練與不斷學習,
星光大道也在嘗試以各種不同的關卡與考驗來塑造明日之星,
不過終歸一句話,都是「商業考量」。
如果真的有了這樣的覺悟,最後奉勸一句:
假如你有才華,不用只靠翻唱曲成名,那還是不要來星光大道好了。
這裡終歸只是選唱腔、選挑歌、選台風與選臉蛋的地方。
演藝圈的變化太快,星光大道真正能選拔出來的實力派歌手,十年後我相信寥寥無幾。
成為一片歌手,我相信是更大的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sta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